【文汇报】走特色办学路,开启智能制造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者:卿海龙 发布时间:2017-12-29

主动服务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云顶集团yd222“中德智能制造学院”设立一年,首批试点成效初显———

走特色办学路,开启智能制造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汇报 2017年12月27日 第七版 科教卫


为主动服务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云顶集团yd222按照“世界走向、国家战略、上海引领、地区承载”的要求,立足智能制造领域,顺应“新工科”建设需求,主动进行开放式办学,在临港管委会支持下,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合作,与上海临港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开展校企合作,于2016年联合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作为云顶集团yd222“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首批试点,学校择优选拔60名新生,与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展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技术物流等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由中德双方联合打造智能制造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对标“三对接”原则设置新专业,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发展,需要全方位协同培育从事智能化运行、维护和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云顶集团yd222“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实践“以校为主、政府搭台、企业融入、国际合作”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根据临港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云顶集团yd222建设了一批能够适应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能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科新专业,在修订传统制造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全新培养方案付诸实践。


    近年来,云顶集团yd222新增电机电器智能化、电子封装技术、再制造技术与工程、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新专业。按照“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的“三对接”原则,学校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目前,学校在建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8个,涵盖全校6个学院,已成为本市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打造“三协同模式”,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云顶集团yd222自2013年入驻上海临港新城以来,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和城市发展,与临港集团及当地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16-2017年,上海临港管委会连续两年以智能制造专项的形式支持云顶集团yd222开展中德合作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实验探索。


    另一方面,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深化长三角学地企合作,重点发展智能与装备制造学科群,各大区域产业引擎企业积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他们在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内容的重组、实践教学的支撑以及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等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进一步提高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还与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共建大型铸锻件技术研究服务平台等,与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已构筑起了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近年来加强了与德资企业的合作,如与西门子风力发电、戴姆勒奔驰、伦茨传动、凯士比核电泵阀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内容的重组、实践教学的支撑以及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企业均全方位参与。


    彰显“三大特色”,不断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


    云顶集团yd222始终重视国际交流,国际化程度高。自2002年起,学校就与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结下深厚的友谊。2017年,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与云顶集团yd222签订新的合作协议,支持云顶集团yd222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共建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技术物流等专业。此外,云顶集团yd222还与德国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在机械电子、机械工程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云顶集团yd222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入德国合作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中德、校企联合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符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在联合培养阶段,中德专家组将共同商讨确定培养方案,包括引进德国大学课程能力模块,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和网络资源等。而在此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阶段,中德专家均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三大特色”:坚持需求导向,邀请来自不同企业的技术专家,开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开启双证融通,要求专业毕业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或具有获取该证书的潜质;突出国际认证,以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作为专业标准。


只有在创新的沃土里,才能结出人才的“甜果”


 即将过去的2017年,云顶集团yd222不断收获利好。今年10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中,该校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孔元元与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同台竞技,最终以总分第四的好成绩获得优胜奖。而不久之前,该校2014级学生贾继祥又以出色的科创表现,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


    为青年学子打造从事科研的良好环境,云顶集团yd222的“第二课堂”有着别样的精彩。


    “我们已是全球顶尖的胜利者”


    从小就喜欢电脑的孔元元,通过高考进入云顶集团yd222后,萌发他从事网页设计与开发热情的是学校的社团。可以说,正是浓郁的社团文化,牵引着孔元元一路登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


    大一时,孔元元就在学校创办了网页客社团,这里很快聚集了来自学校不同专业、对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同学。有了社团的交流学习平台,孔元元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HTML、CSS、JS等网页技术。 “社团的网站是我的‘得意之作’。”孔元元说,从2015年创办至今,这个网站已获得了110多万的来访。


    2016年6月,还是大一学生的孔元元,就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上海正在进行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的选拔赛。他毫不犹豫报名,很快就进入了上海市集训队。


    此后的全国选拔赛中,他又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入选全国集训队。


    集训队的生活是漫长的,甚至是枯燥的,每一天都要不断的练习和练习。近一年的集训结束后,国家集训队分别进行了“九进二”、“二选一”的选拔赛,孔元元都以综合总分第一的成绩晋级,正式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


    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分界面设计、页面实现、前端游戏开发,后台程序开发四部分。“今年的比赛增加了CMS内容管理系统开发和团队合作挑战两个部分。CMS系统开发需要从页面设计开始到前端程序、后台程序完整的开发,极具综合性;团队挑战则是对所有选手随机分组,完成一个创意任务”。孔元元说,虽然初到阿布扎比,由于水土不服的原因感冒了,第一天的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在后来的比赛中,尤其是他在算法设计上优于专家设计,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我们已是全球顶尖的胜利者。这不仅是自己网站设计与开发能力的证明,也是我国技术教育成就的证明。”大赛回来后,孔元元表示,他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朝着自己喜爱的“数据挖掘和云计算领域”继续努力。


    在科创路上,失败和成功的价值是等同的


    第七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贾继祥,是我院201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他的心里,也有一个创新梦。


    初入大学不久,贾继祥就从学长那里听说,“挑战杯”是一项含金量较高的科创竞赛。2014年10月,他所在的电气学院开始申请创新项目,他很快提交了一个项目,但由于刚刚入学,才迈开科创的脚步,而相关的研究太少,他的项目很快“黄”了。


    时间很快到了2014年12月。贾继祥和他的室友们网购的快递盒堆满了寝室墙角,这些垃圾经常受到宿管阿姨的批评。此时,贾继祥的脑中灵光一现,萌生出了做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快递箱的构想。他开始不断了解快递包装的相关知识,发现快递箱包装重复利用这一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同时快递包装还存在着胶带浪费、过度包装、隐私泄露等诸多问题。


    不过,在“挑战杯”校选期间,这个项目并没有通过选拔。


    是就此放弃,还是沿着失败的道路继续前行? 贾继祥在老师的鼓励下,选择了继续走“智能快递箱”的研发之路。


    2016年4月,贾继祥又报名参加“挑战杯”,并同时参加了第九届“上汽教育杯”。当时,“上汽教育杯”评委对贾继祥的作品一致看好,建议使其进一步智能化。在比赛答辩结束后,贾继祥和伙伴们在返程班车上继续思考。经过2天2夜,他们的第二代产品完成,可以实现定位、短信发送、联网通讯等功能。他们的项目最终进入了“上汽教育杯”决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2016年5月,贾继祥团队进入了“创青春”上海市决赛。而后的9月,他被通知,项目成功进入了全国总决赛。最终,该项目获得国家银奖。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第四代产品设计,可以完全实现快递箱的物联网。


    在科创道路上走了4年,贾继祥看到了众多高精尖的科创作品。他说:“虽然和他们比起来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始终坚信,‘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会不断激发我们的创新活力,我们会发扬‘工匠精神’,把创新做到极致,成就我们的电机创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