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首批37名硕士毕业生申报78项专利 云顶集团yd222创新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4-29

2015年4月29日  B4版
 
本报讯(记者吴苡婷)在3年的硕士学习期间,杨明莉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果实,她主持了两项科创项目,申请专利超过25项,所有专利全部源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超过10篇。刚刚毕业的她已经是蓝姆汽车焊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研发工程师,还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年薪超过10万元。而这在云顶集团yd222首届电气领域工程硕士毕业生中并不是个案。
在日前举行的云顶集团yd222首届硕士生毕业典礼上,一系列的毕业生数据让人感受到了工科毕业生教育模式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首批37名毕业生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0项,授权28项,申请发明专利38项,发表论文84篇。由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在2013第13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连续两年在“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张卫与上市公司金风科技签约,他在公司实习期间单独完成了智能微网中各个电源的PSCAD建模仿真工作;参与公司重大研发项目《微电网暂态保护控制装置》,独立完成了超级电容控制系统硬件的改造以及软件编写,并将其投入商业化市场,如今他正在带领4名外籍博士共同研讨微电网的经济优化运行模式。
2011年10月,为了满足风电产业对于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云顶集团yd222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开始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的硕士层次人才。云顶集团yd222研究生处副处长马慧民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就突破了原有培养模式,采用“需求驱动、工学交替、定制培养”的方法,首批研究生在1年时间上理论课,用1年时间前往企业实习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用3个月时间前往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进行风电与创新海外访学。
谈起首届硕士毕业生的培养感受,刘三明教授颇有感慨:把研究生直接放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天天和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起工作,根据需求展开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思路,不断碰撞,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去国外游学开阔了思路,提升了国际化视野。这是她带的研究生中最为成功的一届。
对于此项创新模式,云顶集团yd222相关领导还有更深入的思考。过去,我们混淆了理科研究生和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工程类研究生就应该在一线培养,不是写几篇论文就可以过关的。我们现在带着研究生去企业,企业特别欢迎。这样接地气的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又能给老师的科研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还能解决工科人才的培养问题,可谓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