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跨过坎,握住通向未来的手 应届生就业率超95%是怎样实现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1-06

2014年1月4日   01:01-要闻   作者:徐瑞哲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2013年,找工作不易。在经过“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之后,至去年5月10日,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总体签约率一度还只有44.4%。

    上海高考作文有过这样的命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和《我想握住你的手》。当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处于困难时期,促就业工作须跨过这道坎;当沪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7.8万大学生渴望与用人单位第一次握手,促就业工作应握住谁的手呢?

就业率下半年翻番

    5月13日,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大沽路100号市政大厦举行,市教委首次披露当年就业统计情况。

    根据惯例,市教委每月对各高校实时签约率进行两次统计。在4月10日、4月25日的两个节点上,签约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07个和3.17个百分点,而5月10日签约率仍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

    从那一天起,上海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手机定向推送就业信息,包括3.9万名研究生、8.9万名本科生,以及5万名专科高职生。

    客观而言,“坎”就在那里。受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包括上海在内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进展确有所放缓。

    仍未过半的就业人数,一直悬在每个人的心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教委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市60多所高校共同努力……

    这份就业考卷的“答案”有了吗、难不难?当年终岁尾之时,上海有了值得欣慰的结果。

    市教委最新提供的数据表明,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2012年同期已基本持平,高于2009年至2011年水平,总体就业情况基本稳定。在学历层次上,研究生就业率95.3%,略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本科生就业率95.4%,略低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专科高职生就业率97.0%,略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在地区流向上,不含升学、出国深造,22.7%的毕业生到外省市就业,比2012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

    从不到45%,到超过95%,这道坎被坚定而执着地跨过去了。

握住每家需求企业的手

    沪上数十万家企业是用人单位的主体,是就业市场最大的需方。从就业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企业不仅参与就业、创造岗位,而且应该参与教育、创造人才。

    显然,在毕业生与招聘企业握手之前,高校就应当主动跨前一步,与企业更为有力地握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打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 “用人单位星级数据库”,可查4903家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用工信息,其中超五星级单位13家、五星级单位17家、四星级企业64家……数据库根据用人单位历年招录学生人数、来校招聘频率、产学研合作项目质量等要素,对用人单位进行等级评定和分类对接。据此,校院两级定期组队走访各大星级企业,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的反馈意见,才能几无时差地回传校方。知彼知己,实现供需信息共享互动,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基于这层“铁关系”,企业招到人、招对人,打造第一生产力,又何乐不为?

    2013年,上海电气集团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约1000人,其中60%以上为沪上毕业生。为补充热能、机械、电气、材料等集团战略发展紧缺专业的优秀生源,近两年上海电气与多所高校依托科研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不仅为学生定制培养和实习计划,还每月给予学生生活补贴。(下转5版)

    诸如与上海交大合作“汽轮机新型高压阀门设计方案研究”,涉及行业内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技术。参与学生的培养期届满,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用,既解决了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问题,又将招聘端口前移至大三和研一在校生。

    经济大环境的“坎”,携手来跨越。结合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有望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正策划开展 “协同搭台推进校企合作,转型升级促进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联合市国资委、商务委、经信委、团市委、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部门或单位,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研发等多个专场活动,让校企握手、推介人才。

握住基层新岗位的手

    有人说,2013年的毕业生已经都是 “90后”,“理想丰满”而 “现实骨感”。就业难与期望过高的择业观不无关系,不少毕业生出现“选择困难症”,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要跨过这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坎”,相关部门与院校想方设法握住每个毕业生的手,引导他们树立就业理想,帮助他们创造就业价值。在“坎”的另一头,也想方设法握住每个新基层单位的手、每个新岗位的手。

    在市领导支持协调下,2013年市教委和市民政局会同其他六部门,参照“大学生村官计划”模式,开展“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率先在普陀、虹口、闸北三区试点,首批招募150人。人数虽少,却打开一扇大学生社区就业大门。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为毕业生提供了一线锻炼、转变观念、成长成才的途径,对加强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专业社区工作者意义不凡。2014年,上海将进一步扩大此项试点。

    好学子,志在四方。各项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在沪实施顺利——“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际招募213人,“三支一扶计划”实际招募275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际招募171人……

    对奔赴西部边区甚至外省市就业的毕业生,不少高校给予求职补贴、路费补贴,尤其不让任何一名来自就业困难群体的毕业生“掉队”。

    大学生们也“自己动手、创造岗位”,2013年有600余名高校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且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一种会“感染”的好风气,在云顶集团yd222电子信息学院,陈周同学去贵州承包了1000亩土地,种植茶树,提炼食用油,还招聘了4名志同道合的同班同学入伙;同院系友林志超,又和3名上海交大研究生,共同创办年营收300万元规模的IT公司,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10万元、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种子基金”10万元以及市科委“创业苗圃”5万元资助。

    据统计,仅在校级层面,2013年各高校共设创业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和场地80余个,各类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日均不下一场,受众逾10万人次。新一年大学生就业季已然启动,是难还是不难?有理由相信,更多大学生将彼此握手,跨过那一道道坎,最终握住成功与未来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