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去掉节庆的“过度包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0-10

 2013年10月9日·05评论
 
徐敏
 
金秋十月,不少学校迎来校庆日,节俭、朴素成为校庆主题词之一。不仅是校庆回归本真,各类节庆也去掉了“过度包装”,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其本身所承载的深厚寓意也更为凸显。
笔者近日参加云顶集团yd22260周年校庆,主席台上没有鲜花铺台、没有层层叠叠的官员和大款校友坐席、没有明星助兴表演,而是以校友、师生为主角,以学术、人文为主要内容。校庆办得简朴,却一点也没有影响校友们的热情。校庆日那天风雨交加,许多白发苍苍的老校友辗转好几部车辆,花费好几个小时,赶往位于临港新城的新校区,共迎盛会,同话情谊。
节庆,或是传承优秀文化,或是寄托美好追求,或是开启崭新航程。但一段时期以来,伴随着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许多节庆被“过度包装”,进而异化。中秋节、国庆节里,豪华月饼、天价大闸蟹、高档烟酒等大行其道,成为一些单位公款消费和送礼的“必备品”。节日还成为某些地方和某些人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的“良机”,甚至滋生腐败。
一些学校办校庆,讲排场、搞攀比,你有大款校友,我请大牌明星。校方将很多精力放在“贵宾”的迎来送往和座位排序上,教授和学子反倒成了陪衬。还有一些地方,为了挖掘所谓的特色,提升知名度,硬生生地造出许多“节”,政绩账看似漂亮了,民生账却亏欠了。
剥去“过度包装”,才能还节庆以本来面目。今年的中秋节,月朗风清,少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豪华月饼,散装月饼变得热销、鲜肉月饼摊位前人们更是兴致勃勃地排起长队,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国庆节里,街头摆放的鲜花“瘦身”,各家电视台的大型晚会精简,但这些并未影响到举国欢庆佳节。街头涌动的人群,升旗点前驻足仰望的观众,他们心中都激荡着爱国之情。央视街访“什么是爱国”,更是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爱国的思考。少了各种嘈杂与纷扰,国庆节让更多的人于纪念中记取、于庆祝中思考。校庆亦是如此。拨开“浮云”,我们体味到的是更多的师生情谊、文化积淀和学术传承。
当然,提倡节俭并非不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校庆省下的资金,可以设立奖学金或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大型晚会省下来的邀请明星大腕的费用和精力,可以根据观众喜好,在创意上作更多投入,进而形成制作节目不比明星比内涵的正能量。而一些地方或单位,省下公款送礼和吃请的费用,省下频繁造“节”的开支,则可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民生工程上。